卡若遗址地处西藏昌都县东南的卡若村,发现于1978年,,据考察卡若遗址距今已有4000到5000年,是新时代晚期的一处文化遗址,面积之大,有1万平方米,门票价格为25元,卡诺遗址为世界公认的藏区三大原始文化遗址之一,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卡若遗址面积大,保存好,遗存丰富。发现有房址、道路、石墙、石台、石围圈、灰坑等遗迹。出土物包括石器、陶器、骨器、装饰物等,还发现有炭化的粟米和动物骨骼等。两次共发掘面积1800平方米,两次发掘共获房屋遗址28座,石工具7 968件,骨工具366件,陶片2万余件,装饰品50件,以及粟米、动物骨骸等。遗址原始约1万平方米,除早期被破坏着外,其主要部分已全部揭露。
卡若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的粟粒和谷灰,这说明早在4000多年前,西藏就有了原始的种植业。同时已经知道选择适应性能良好、抗逆性很强的粟来种植。据考古学家发现,粟这种粮食作物在我国种植已有7000年以上的历史。这里出土的粟粒和谷灰同西安半坡遗址窖穴中的粟粒和谷灰情形基本上是一致的。看来,卡若遗址的先民当时是以农业为其生活的主要来源,狩猎和采集则是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
卡若遗址位于西藏昌都以南12公里,在澜沧江以西卡若附近的三角形二级台地上,海拔高度3 100米。是中国已发掘的海拔最高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这里曾出土有房屋遗迹二十多座,还有许多古人类所使用过的石制生产工具以及谷物、兽骨等,对研究西藏早期历史有重要价值,值得参观,但交通不便。卡若遗址是卡若文化的命名地,它是青藏高原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的首次发掘。卡若遗址的发掘对研究西藏的原始文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西藏人的祖源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卡若遗址的发现是西藏地区一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示了昌都地区四千多年灿烂的文化,传承了千年的悠久历史,对研究西藏的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